找到相关内容81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“四种无碍法界”,如何解释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华严宗所创立的四种无碍法界,即事无碍法界、理无碍法界、理事无碍法界、事事无碍法界。事无碍法界者:就是世间万法差别之相,各有其不同,不能混淆,名事无碍法界。   理无碍法界者:真如平等的理体,为万法所依,名理无碍法界。   理事无碍法界者:真如能生万法,故万法即是真如,理体事相,互融互具,无碍通达,理即是事,事即是理,理事不二,名理事无碍法界。   事事无碍法界:诸法互摄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8381219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体与用如何区别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世间一切万法不出体用的关系,体即是本体、理体。用即是作用、相用。离体无用,离用无体,体用是一体两面之说而已!当作用之时,体在用中;当不作用之时,作用归体。   譬如心性而言,性是体,心(梵语citta)是用,然而心是由性起用,性是心之体;若离性之体,则心之作用即不可得;若无心之作用,则性之体无从彰显。   又如水与波之关系,波是由水所起之涟漪,涟漪之波不离水,水不离波,水即是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75212928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?

    问:佛教如何看待妇女?是否提倡男女平等?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? 答:佛教虽然提倡众生平等,但并不否定事相的差别。在佛教中,声闻乘偏向事相差别,强调男女众的尊卑有序;大乘则重视理体的平等,反对于男女相分别高低。 那么,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呢?如果我们不执著女身的相,也就无所谓厌离。其实,佛教并未要求我们厌离女身,尤其在大乘经典中,觉得男女本身就是假相。《维摩经》记载,舍利弗尊者去探望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5177870.html
  • 问:何谓二种精进心?

    道场,乃至三七日满,于其中间所作行仪,常当照了,一心寂静。如礼佛时,即知能礼与所礼,本性空寂;虽为空寂,而自然感应道交,不可思议。盖由理体平等,生佛不二,虽无能礼之人,而有我身礼诸佛前,虽无所礼之佛,而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3278043.html
  • 论“六即佛”

    论“六即佛”   张秉全   六即佛是天台宗主要理论体系之一,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的关系。原本佛经中没有六即佛这个名相的。智者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中,首先提出六即佛之命题,他在疏中说:...一、理即佛。理即理体,此体生佛同具,约佛边说,即佛所证之法身,约生边说,即是众生介尔一念之心体,人人本具,个个不无。即三恶道众生,亦皆具此理体。含生具此,诸佛证此,生佛虽殊,理无二致。在凡不减,在圣不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4560622.html
  • 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

    理论主张,并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种心性论范式。三论宗贡献于中国佛教心性论的是“理体”观以及中道佛性思想,但并未建构出完整的心性论体系,在此不再赘述。可由四个理论环节去分析隋唐佛教各宗心性论体系:其一为“心体与理体”,包含对众生本性的判定以及众生的心体与真如理体的关系问题。其二为“生佛与佛性”,此中主要讨论“心、佛、众生”“三法”之间的关系。其三为“唯心与唯识”,“色心关系”即“心法关系”,在特定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769407.html
  • 神智从义对“具”的反思

    假即空中。认为知礼漠视了「空」「中」,而只谈「具」,反同迦毗罗外道计因中有果。换言之,从义认为三千妙假乃是空中理体之事用,由达一念无一异相之空中理体,方能具足三千妙假,亦即三千妙假乃基于一念无相(空中理体寂灭)而开显。因此,从义更重视空中理体寂灭之掌握,由此来开显具三千妙假,亦以此来反驳知礼及其门人之空中自体具三千,而非由空中无相论具三千。另方面又由「具」来凸显天台宗与他宗之不同,认为他宗亦谈理体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5.html
  • 安住心性

    ,怎么讲都对,都能事理圆融。法的东西就是如此,除非自己尝到法的喜悦,悟到空性、无生的道理,否则,是无法彻底了解。如果,在每一个事相的动点上,都能与理体相应,那么,一切都化成自性清净心。   简单来讲...安住心性,理体与事相必须配合,所以,佛门最重视“悟”的工作,不悟就会落入自性是“常”或“无常”的逻辑思辨之中,而成为知见,这些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0553640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一心二门?

    的本体,没有生住异灭、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,为绝对平等之理体,此理体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真实如常。 心生灭门:心的动相,随缘生灭,所以呈现生住异灭、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。 心的本体为生起万法的第一因,然凡夫偏于妄情,所以不见平等之理体,若除妄情,则真如之体自现。故知真如、生灭二门,实则不一不异:约义来说,真如门是绝对平等的本体,不生不灭的实在;生灭门则是相对差别的诸法,生灭变化的现象,二者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497804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八不中道,是那八不?

    破相宗。   八不中道,乃破邪显正,是本宗纲领,但诸邪妄,无量无数,其见解皆不合中道,概括言之,不出八类,即生、灭、断、常、一、异、来、去是也。惟是真如理体,皆离此八边,本宗因之立八不法门。  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04712447.html